黄杨木属于什么档次(走进幕后——黄杨木雕)
木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,其品种丰富多彩,造型也比较多样。早在殷、周、秦、汉时就有木雕。如《易辞传》载有:"刳木为舟"、"剡木为楫"、"弦木为弧"、"剡木为矢",当时所用工具是新石器,商代民间工艺则分为"六工"(土工、石工、金工、木工、兽工、革工),到周代各种工艺更加发达,著称为"八材"(珠切、玉琢、牙磋、石磨、木刻、金镂、革剥、羽折)。春秋时期著名的鲁班师傅,则为土、木工之鼻祖,从《韩非子》一书中记有:"做木鸟之状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",到三国时诸葛亮作"木牛流马"和刻偶象坐车内战败对方,直到唐代木雕艺术更有了显著的发展,尤其当时"傀儡戏"的流行,使木雕有了很高的造诣,唐明皇写的《傀儡诗》中云:"刻木牵丝作老翁"明显写出了木雕艺术的特征(见明皇杂录),在这众彩斑斓的木雕艺术中,可归为三种:园雕、镂雕、浮雕。素称为浙江"三雕"之一的乐清黄杨木雕,始于"两雁"(北雁、中雁)之畔,长于东海之滨。它是一种园雕艺术,因取材料于黄杨木而得名,创始于宋、元,流行于明清。距今约九百年历史传统。为《白石志》中记北宋真华观道士李少和羽化传刻木象以祀之。 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,生长在原始森林,高山峻岭之上、悬崖陡壁处、奇峰削石之旁。逢冬开花,春到结子,俗语说:"千年黄杨不够做拍子"(乐器中的一种拍子、一名阴阳板),黄杨木的特点:木质坚固,纹理细滑光洁,色彩庄重,年岁久远,颜色由浅而深,色泽优美引神,给人以古朴的美感,艺人们选用了这一光洁优美的贡杨木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古今人物、花鸟、动物等绚烂多姿、精美可爱的工艺美术品。 黄杨木,早在"希腊荷马"以前就流行用黄杨木制作的印字板,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陈列馆、清代陈列室收藏的七件黄杨木雕(公元1736-1795)的作品。在未问世之前,早期的大部分民间艺人从事雕塑佛像,有的雕花板(浮雕),到了清代末年,温州有个著名艺人朱子常(号:伦山),开始用黄杨木,因为他的基本功夫是雕塑,加以不断地刻苦钻研,在创作上有独到之处,风格独特,他的作品特点是主题突出,形象生动,精美古朴,表情丰富,有着优秀的民间雕刻艺术特色,所以他的作品一问世,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,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评价,1909年(清宣统二年)他的黄杨木雕作品参加南洋劝业会赛会,获得了优秀奖,1915年他的作品参加巴拿马赛会,获得二等将,朱子常这些杰出的成绩,使黄杨木雕的声誉迅速地传扬开来,使黄杨木雕中外驰名。建国后,黄杨木雕迅速发展,优秀作品不断涌现,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技法上,又创造了"拼雕"、"群雕"、"镶嵌雕"等多种圆雕手法,并且将浮雕和圆雕巧妙地结合起来,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。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。它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、纹理细腻、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。黄杨木雕呈乳黄色,时间愈久,其颜色由浅而深,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。缕雕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,它能使作品空灵剔透,玲珑精巧,雅致美观,并产生动态。 过去木雕大多用于雕刻佛像、建筑庙宇、雕刻龙灯、刻匾、制作屏风和家具等。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,现在已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。黄杨木雕呈乳黄色,时间愈久,其颜色由浅而深,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。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温州、乐清外,还有福建、上海等地。上海的黄杨木雕是在我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,吸收了西洋雕塑的解剖、比例、结构、重心、线条等处理手法,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和民俗风情,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,风趣幽默,生动自然。 木雕的工具有泥锤、雕塑架和泥塑盒,以及卡钳、刮刀和各种形式的塑刀等。用于打粗坯的工具,有锯、木敲锤、铁敲锤等。用于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凿,它的种类很多,功能齐全,又分斜凿、三角凿、平凿、圆凿、中钢凿、反口凿、翘头凿、针凿和手锯、竹簪、拖钻等。其操作比较细致,分为构思草图、塑制泥稿、选用木料、操作粗坯、镂雕实坯、精心修细、擦砂磨光、细刻发纹,打腊上光、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。 黄杨木雕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善于利用木料,因材施艺,它虽然是立体小型圆雕和镂雕两种,但以单人圆雕见长。黄杨木雕工序复杂,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。一般产品分流水操作,特色作品由能雕善画者独立完成。技艺娴熟、修养高深的艺人往往可以不塑泥稿,因材施艺,直接雕刻。有时为了使作品丰富舒展,又往往采用拼装、组合的办法。黄杨木雕不愧是我国民间工艺方面的一朵奇葩。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